为加快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 及 《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发展要求,全面落实教育部 《 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 《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 等文件精神,加快解决现阶段中小学书法教育实际困难,努力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普及发展;为加快书法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书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科学有序地落实“文化强国”战略在书法教育领域的有效推行,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要求
2017 年, 《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正式颁布实施,对新时代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深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书专委”)作为书法学科教育专业学术组织,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机遇,做好以下“三个需求”的“积极适应”。
1 .积极适应书法教育大发展过程中对学术引领和专业支持的特殊需求;
2 .积极适应深化书法教育普及推广、创新专业培训模式过程中所需的客观需求;
3 .积极适应全面开展书法教育,提高书法课程教育质量,提高书法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以满足正常教学所需的现实需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巡视员王岱在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研讨会上致辞。
二、发展现状
当前,书法教育正处在大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的客观现实困难。书专委在整个书法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不突出,与素质教育深化落实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
1 .专业化师资成长渠道建设的不足、制度的缺失和相关规划工作的滞后,与现阶段大规模的专业师资需求不相适应;
2 .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和手段与基层书法教师渴望专业支持的强烈需求不相适应;
3 .普及、提高书法教学实践的能力、途径和方法与区域性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相适应;
4 ,挖掘、总结、提升和推广书法教学优秀成果的力度、手段与广大基层教师解决实际教学困难、确保开齐弄好课程的巨大需求不相适应;
5 .学术交流合作的质量和效果与区域学科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6 .书专委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及专业建设与肩负的使命和书法教育教学内在需求不相适应。
同时,现阶段书法普及教育发展的现状,也存在诸多不足和差距,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1 .小学阶段开课普及率虽明显高于初、高中阶段,但地域差异性十分明显;开课普及率与学龄阶段成反比,书法教育普及程度逐渐减弱;
2 .书法教师缺口十分巨大,难以支撑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
3 .书法教师培养体系和成长体系建设的科学规划明显不足,与其他学科师资建设相比存在显著滞后性;
4 .书法教学在地区教育体系中的重视程度差异化严重,普及程度受主观意识影响明显;
5 .书法教研员专职比例小、分布不均匀,直接影响正常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教研员队伍的建设和优化亟待加强;
6 .教学考评标准尚属空白,教学效果缺乏科学化的考核与评价。
书专委必须认清现状,按照新时代要求,更新观念,科学谋划,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网,转变工作方式,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在未来五年内,为实现书法教育的普及、提高和巩固、发展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开展书法教育的专业中坚力量。
三、指导思想
(一)总体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 《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 《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发展要求及教育部 《 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 、 《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 等文件精神,为书法教育的普及、提高、巩固、发展服务,为书法教育政策决策提供学术指导与专业服务。
(二)基本原则
1 .实施重点突破战略。以大力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综合提升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水平作为重点工作。
2 .适应需要,降低重心。开展最具适切性的基础科研活动,以创新、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在以中小学师生为主体的书法教学、教研、教培等学术方面,着力提升书法教师教学水平,着力提高书法教育质量。
3 .积极整合资源。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完善线上、线下两个学术服务平台,发掘资源,整合力量,创新服务,拓展科研和交流渠道,着力推进书法教育信息化。
4 .积极推进书法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规范书法教育教学要求、丰富科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等,着力健全学校实施书法教育的工作秩序,改善校园书法教育环境。
5 .致力于书专委组织建设。通过规范组织行为,创新组织体制机制,提升书专委的专业公信力,通过打造服务型团队,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四、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核心任务是:
(一)搭建推进专业师资体系建设的创新平台。推动建立师范院校毕业生转化为中小学专业书法师资的衔接机制,促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
(二)搭建深化书法教学师资培训的网络平台。着力发挥网络技术和平台优势,推广服务于教学实际的教培新模式。
(三)搭建书法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实践平台。积极促进区域化、典型化、特色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加强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普及推广,提高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工作措施
(一)以“切合需求、务实高效”为引领,推进书法教育实践创新
1 .提速建设服务于师资培训的教培网络平台。整合资源推进建设“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综合培训”专项网站,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专、兼职教师培训资源、内容、形式和体系,加大书法教学法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内容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适用性和针对性,拓展培训覆盖规模,形成培训发展体系,实现五年内 20 万名一线专兼职教师基本胜任书法教学的既定目标。
2 .全面推进书法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强化师范院校基础教育专业在校生书法教学技能的普及方法,提升下一代语文教师的书法素养和写字教学实操水平,为未来语文基础教学与书法教学更好融合做好基础性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书法教师缺失的现实问题;积极研究普通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行业的政策,拓展书法专业师资团队建设规模的新模式、新方法。
3 .加强书法教育实验区(校)建设。配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试点和重点建设项目,研究书法实验区(校)准入规范,计划五年内动态建设 350 个地、县级书法教育实验区和 2000 所实验校。充实实验区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实验区(校)联系制度和视察指导制度,积极鼓励实验区(校)开展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工作。
4 .着力规范书法教育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重视吸收优秀一线书法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者,动态研讨中小学书法教育特点与规律,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形成符合书法基础教学实际的规范化课堂教学要求。探索研究中小学书法教师的资格标准。
5 .大力推进书法教学信息化进程。积极探索书法教学信息化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广泛收集书法教学信息化新成果、新经验并从学术指导角度加以总结、提炼和推广,促进书法教学信息化发展;积极探索网络教育资源积累建设的新模式,创建便于教师、学生学习使用的教学教研资源网络平台;着重挖掘课上课下互动互补的优质书法教学资源,重点研究、探索书法教学“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新模式。
6 .加强基层书法教育教学专题调研。深入一线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组织系统性、科学性的调研工作,聚焦基层书法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探索、新成就和新经验,发现提升地区性书法教学创新经验和实践成果。将调查研究列为书专委理事的重要工作职责,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书专委每位理事都要主动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形成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年度调研或专业发展报告。
(二)以学术资源与能力建设为基础,推进书法教育教学科研创新
1 .完善书法教育教研资源建设。通过“自荐、推荐、遴选”等方法,建设健全书法教育专家资源库,逐步扩大基层研究型教师、骨干教师在专家资源库中的比例,使学术服务更具适切性;结合书法教学普及化推进特点和需求,以课程和教学资源为重点,依托信息化技术,建设集“教材、教辅、教学评价”为一体的专业教学教研资源库。
2 .打造书法教育学术品牌。适时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小学书法临写大会”,选拔全国优秀书法临写青少年,推进书法教学成果交流和普及推广;适时组织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书法教学名师展示活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网,立足书法课堂教学实践、书法课程开发、书法活动展示等内容设定评选标准和流程,选拔全国优秀书法教师,提供区域书法教学实践创新的典型样本;组织开展书法教育年度论坛,就国家文化战略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影响、书法教育顶层设计、书法教育经验总结及趋势发展等问题进行研讨,把脉书法教育发展;开发书法教育信息化专项课题,研究书法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关注书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宣传推广优秀课题成果。
3 .创新书法教育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机制。坚持学术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探索建立书法教育教学实践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快速反应与重要成果发现机制;坚持引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探索优秀学术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机制,提升学术成果快速转化为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以“专家资源库建设”为重点,提升书专委专业服务能力
1 .开展高水平的政策研究与咨询。针对普遍关注的书法教育教学重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为教育部门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以实证资料和专业分析为主要特点的咨询报告;建立与完善专家评审机制,确保书法教育咨询的质量与水平。
2 .强化“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书专委成员分布广泛、行业内权威的优势,加强调查研究,动态了解书法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及时反馈书法教学动态信息,反映教学实际,积极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普及建言献策,提供决策依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chil.com/1726.html